蹲族:新型啃老”正在蔓延,孩子不工作也不伸手要錢,3000塊能活一年
在父母的心中,都期盼著孩子能夠考上一所好的大學,能夠成就一番自己的事業,成為父母的驕傲。可是很多孩子在努力的過程中卻失去了上進心,變得有些自暴自棄,畢業了也不找工作,反而要讓父母養活自己。

這種啃老一族讓父母頭疼不已,每天都想著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促使孩子出去找工作,可他們就是不聽。而如今又有一種新型啃老的方式正在蔓延,這個群體也被人們稱為蹲族。
蹲族百科:
蹲族,網絡流行詞,指在城市中生活,受過大學教育,來自中產家庭,但依舊沒有逃過喪文化的侵襲,畢業后躲在大城市的陰暗犄角出租屋,過著吃、睡、打游戲的隱居生活的一類人。
詞語來源
蹲族現象,在日本,韓國早已著名。現象的本質是--社會發展帶來的全民高教育,和社會勞動力市場對高學歷人才的消化能力不足,兩個大面積現象沖突之下,導致了畢業生初出職場一兩年的高動蕩不適應。
改革初期處處需要人才的時代過去了, 除了名校和熱門學科的香餑餑,或很早就在家長幫助下做好清晰職場和人生規劃的孩子,其他的那些迷迷茫茫就讀了莫名其妙,半懂不懂專業的畢業生,十有八九會短期面臨"畢業即失業","就業方向不明"的嚴酷問題。
蹲族的成因是多方面的,硬因素包括:差學校,冷專業,選專業前毫無規劃和預見性,從沒為職業生涯做準備(好像還有畢業分配似的)極其被動。。。這都可以歸結為家長因自己視野限制而指引不足,等等等。
軟因素,則主要是心靈的脆弱,"與命運抗爭能力的缺乏"。
要結束那種日子,也只有當時那樣,放下包袱,破釜沉舟,才能把自己從泥潭里拔出來。
新型啃老”正在蔓延,孩子不工作也不伸手要錢,3000塊能活一年
浙江重點高校畢業的小許(化名),如今成為了大家口中的蹲族,作為一名女生,從小父母對小許的學習就非常看重,可孩子卻是一個非常自卑內向的人,有著嚴重的社交人格障礙。

幾乎沒有什么好朋友,小許把大量的時間全都用在了打游戲上,這也使得她更沒有了女性好友,跟大家沒有共同話題。
大學畢業之后,小許順利的找到了一份工作,可這份工作對小許來說卻有一些力不從心。最讓她感到可怕的,是主管看自己時那蔑視的眼神。
上大學期間,小許養成了一種懶散的性格,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。工作之后,8:30準時上班這一規定成為了小許的噩夢,她總是做不到這一點。
沒過多久,小許就被上司約談了,暗示她如果不好好努力的話,很有可能會被辭退。思考了很久,小許發現自己對人生并沒有什么渴望,工作只會給她帶來煩惱。
于是毅然決然的選擇了辭職,雖然口頭上說的是去考公務員,但扭頭孩子就躲進了出租屋里,每天的生活就是起床,打游戲,叫外賣,打游戲,睡覺。
通過做陪玩,小許有了一點微薄的經濟收入,能夠滿足平時的一些基本開銷。對她來說,未來是什么樣的根本就不在乎,現在過得開心就夠了。
有網友曾經嘗試過,把自己的生活欲望降到最低,每天只保證基本的營養需求,找最便宜的出租屋,用公共網絡玩電腦,一年下來只需要3000塊錢就可以養活自己。
蹲族是另外一種方式的啃老
雖然這一群體不向父母伸手要錢,每年只工作一個月到兩個月,剩下的時間全部休息,但他們消耗的是父母對孩子未來的期望,是父母的焦慮。
迷茫的未來,不確定的生活,種種的不確定因素到了父母的眼里,可能第2天孩子就會流落街頭。面對這種混日子的孩子,父母也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應對。
有人曾經問過蹲族這樣一個問題:“你為什么不肯去吃苦呢?”而蹲族這樣回答:“為什么我要去吃那個苦呢?”
蹲族的出現,是父母失敗教育的缺失
對于這部分群體,其實他們也曾經嘗試過努力,但最后卻無疾而終,就像上面的小許一樣,從小她就有嚴重的社交人格障礙,非常內向,不知道該怎樣與他人交流。
孩子一直生活在自我保護之下,不敢去敞開自己,也不敢去嘗試失敗。于是造成了惡性循環,把自己完全堵死了,永遠也打不開自己了。
總結
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,不要把他們再當成溫室里的花朵了,我們的生活條件雖然有了改善,但這并不是讓孩子嬌生慣養的理由。應該讓孩子明白什么是苦日子,讓他們多去嘗試在社會上跌跟頭。每一次失敗,每一條傷痕,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進步,能夠讓他們勇敢的向前沖,讓他們變得更加成熟穩重。
延伸閱讀
又一“花式啃老”興起?子女把家長蒙在鼓里 還大夸自己努力
“啃老族”,顧名思義就是即使在年齡上已經成為一名成年人了,可還是經常依靠父母的幫助而生活著。
雖然現在很多年輕人,已經不再是表面上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,可是一些子女的行為卻從表面的啃老變成了更深層次的一種“花式啃老”。
而這種啃老的行為,也賦予了啃老新的含義:那就是,有些子女打著學習的名義,卻做一些與學習毫無相關的事情,看似“埋頭苦讀”卻次次失敗。即使父母問起來,孩子給出的答案也是模糊不清。家長們更是毫無察覺,還逢人就夸兒女優秀,努力拼搏。
▼有一種“假把式”的努力,也是一種啃老行為
在當下的社會中,有著非常大的競爭壓力,現代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,對于年輕人來說,就業壓力也是非常大的。
于是有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,有些更加拼搏奮斗提升自我,而有一些卻有了一種“逃避”的心理。
這些子女表面上為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和能力,打著“考研”“考公”的名號,其實在家里卻將自己鎖在房門里,做著和考試完全不相關的事情,靠著父母吃喝度日,自己沒有能力養活自己。
對于一些年輕人來說,夢想確實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,但如果披上夢想的名號,做著一些浪費時間的事情,那么他們就是在不斷的經歷失敗,然后在增加父母經濟壓力的同時,浪費掉自己的青春。
可能在別人看來,他們就是一次一次的努力然后一次一次的經受打擊,具有百折不撓的精神,是被父母用來炫耀的資本。但其實,在這期間,他們的生活來源依舊是父母,他們沒有走向其他路徑的勇氣。
雖然做著各種各樣的所謂努力,其實不過是通過一些“假把式”來愚弄父母罷了。而這種披著光鮮亮麗表皮的一種啃老方式,也就是新型定義的啃老。
真正的努力,需要自己合理的規劃
如果自己是真的想要提高自己的競爭力而做著考研和深造的事情,那么就需要做出一定的規劃。
對于這群考生來說,只有一步一步的實現自己的目標,根據自身情況科學而又系統的作出規劃來進行有目標的學習,那么成功便近在咫尺。
雖然這個學習的過程會讓自己感覺到非常的疲憊,但是這種計劃卻能夠相對有效的減少犯錯誤的幾率,掌握一定的信息,能夠讓自己少走很多彎路。
真正的“孝子”能夠體諒父母的艱辛
對于這群孩子來說,努力確實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。如果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,那么堅持下去才能夠成功上岸,在這個過程中,不應該猶豫不決,也不應該意志不堅定,只有照著自己的方向一直走下去,才能夠走到成功的彼岸。
而父母一直供養自己讀書,自己也應當感恩父母,雖然天下間父母對于孩子的愛都是深沉而又無私的,但這并不能成為年輕人盲目消耗自我、光明正大啃老的一種借口。
父母們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卻是有限的,他們不可能永遠的支持自己的孩子。
所以,為了讓自己有著一個更好的前途,唯一能幫自己的還是自己本身,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要秉持著全力以赴的原則。
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未來成為一個真正有出息的人,才能成為一個不會逃避生活的強者。
辣媽語錄:
所有依靠父母而做出享受生活的行為,是一種對于生命的浪費,是一種對父母心血錢不珍惜的表現,也是一種新型的啃老行為。
但是我們要知道,父母終究不能夠一輩子支持孩子們的生活,只有我們努力做好自己,才能夠讓我們的每一天過得更加的充實,才能讓我們在未來選擇工作的時候,有著更多的主動權。
真正的努力從來不會白費,真正想要實現夢想的人是不會虛度光陰,浪費青春,只有把握好時間,制定出自己的規劃,才有可能走向成功。
你曾經有過逃避生活的階段嗎?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